
11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晓玲一行莅临我校,围绕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星火馆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实地指导“高校星火馆”建设与高校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学校领导任昱、刘雄飞及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沿着基地“绿能数智”主题路线,先后深入“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碳索之路”“科趣工坊”“创新工坊”“碳索之路”“跨界创新”六大星火馆,逐馆察看4个核心科普展区与6个特色实训空间的设备运行、课程设计及接待服务情况。


在“绿色能源”核心展区,LED 大屏实时刷新光伏电站功率、当日发电量及碳减排量,直观呈现绿能实效。风光互补展区,模型搭载微型风力发电机,讲解员调节光照、风速参数,演示“风-光-储”闭环,助力中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能源转化。“科趣工坊”内,3台VR设备打造“太空星空”场景,考察成员体验后赞其能“搬”来太空实景;“创新工坊”中,老师讲解无人机用途,张晓玲副主席强调要降低科普门槛,让更多孩子感受科技魅力。“碳索之路”风洞实验室,风速升至8m/s时,缩微地貌模型上方烟雾呈现气流纹路,屏显相关数据。张晓玲询问科研设备科普转化路径,分享科研工作者故事,提议将科研经历、攻坚故事融入科普,让青少年感受科研精神。

本次考察活动还专门在宁夏医科大学安排了交流分享,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王维红作了题为《聚焦科技·服务社会·助力发展》为题的分享交流,分享了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的“科普进校园”“科普基地研学”“科学家精神宣讲”“社区科普服务”“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等特色科普活动,形成以“高校星火馆”项目建设为重要实践载体,构建覆盖学龄前儿童至基层干部的全链条科普服务体系——2025年已累计接待中小学研学超2000人次,开展“科技嘉年华”“政务智能培训”等特色活动12场,形成“研学实践+志愿服务+产业对接”的科普新模式。

张晓玲副主席在讲话时强调,高校是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精准契合宁夏绿能产业发展方向,其“教学资源科普化、科普活动产业化”的路径值得全区高校借鉴。她要求,各高校科协要以“高校星火馆”建设为抓手,充分释放实验室、标本馆等科技资源潜力,组建多元化科技志愿服务队伍;要深化“政产学研”协同,推动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科普展品,开发适配不同群体的特色科普产品;要借助“全国科普月”等品牌活动扩大影响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格局,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


参与调研的各高校科协、科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加强本校科普资源建设与开放共享,助力全区高校科普工作提质增效。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张凤表示,将落实调研指导要求,联合本地新能源企业打造星火馆,推出“问题链导学”研学模式,持续擦亮“高校星火馆”科普品牌。

此次考察为全区高校科普资源整合与共享搭建了交流平台,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星火馆建设的方向路径,对推动宁夏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绿能数智产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维红/文 孙飞腾 杨瑞/图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
学校抖音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