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军营爱国主义教育“微”阵地


发布时间: 2025-10-24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军训训练场,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微课堂”在此间生动开讲。10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育形式,携手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联合会,打造“案例式、互动型”思政课堂,将爱国主义、责任担当与军训场景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训中悟初心、练中思使命”。从红歌传唱里重拾时代记忆,从历史溯源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纪律思辨中明晰成长方向,师生携手搭建起“训育+思政”的育人桥梁,再辅以签名明志、畅谈感悟等环节,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与军训实践的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训练场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化身“红色领学人”,以多元形式传递红色精神。王莉老师以“从‘我’到‘我们’的跨越”为主题,采用问答-展示-点评形式与教官同上思政课。她从塑气质、强纪律、锻意志、融团队四方面解读队列训练的价值,让学生明白个人成长需融入集体,体会集体力量对个人与国家的意义,深化学生对青春成长与责任担当的认知,实现从“我”到“我们”的跨越。梁艳敏老师以《当那一天来临》的旋律为钥匙,带领学生回溯不同历史时期的红歌经典,在激昂曲调中重温中华民族从抗争到奋进的壮阔征程;吴嘉慧老师围绕“从‘战歌’到‘战魂’”展开教学,通过学唱《强军战歌》、开展强军知识竞答,让“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化作学子心中的坚定信仰;张雪淼老师讲述90年前红军“红带子”的信仰故事——那条系于腰间的红布,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更是精神传承的纽带,她以此引导新时代青年系好属于自己的强国“红带子”;吕桂玲老师以《英雄赞歌》为引子,结合上甘岭战役的悲壮史实与志愿军遗骸归国的温暖新闻,让学子在“生与死”“苦与荣”的对比中,读懂立国之战的艰辛与今日和平的珍贵;杜佳音老师从队列训练的细节切入,以抗美援朝“钢少气多”的胜利密码为核心,解读军训背后“意志锤炼”与“集体意识”的双重育人价值;李帷玮老师借《我的祖国》的深情旋律,延展讲解上甘岭战役中“坑道里的家国情怀”,让学子明白“家国”二字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代代相传的责任接力;刘丽萍老师以“红歌唤醒记忆——历史追溯根源——现实关联自身”为逻辑主线,用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确立纪律原则的故事,让学子看清“纪律是个人成长的基石,更是集体强大的保障”;马伊娜老师则以“桥”为喻,通过“生命之桥”、“成长之桥”、“时代之桥”三层解读,将纪律力量具象化,最终在全体学子“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中,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教师授课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联动,特别安排校团委学长学姐“现身说法”,用“过来人”的经历为同学们分享成长感悟。“刚入学时我也和大家一样,总觉得军训的纪律要求过于严格,但坚持下来才发现,整理内务不是简单叠被子,而是在重复实践中培养严谨务实的态度;队列训练不是机械踢正步,而是在坚持中锤炼克服困难的坚定意志。这些在实践里养成的好习惯,后来真的成了我大学生活里克服难题的‘底气’,也让我更懂‘实践出真知’的意义。”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苏佳的真诚分享,像一束光照进新生心里,引发阵阵共鸣,也让新生对军训的意义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课程尾声,一场庄重的签名仪式如期举行:2025级参训学子有序上前,在印着“红丝带承红色基因 爱国情铸青春底色”的横幅上,一笔一划签下自己的名字。那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承诺,更是对青春使命的郑重宣告。

  课后,学生们的感悟真挚而热烈,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国的热爱与对责任的认知。“刘丽萍老师的课让我对‘纪律’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一开始听着红歌,只觉得旋律振奋,直到老师讲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确立纪律原则,我才懂这些历史里藏着集体强大的密码。就像我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后调试设备、搭建电路,每一步都得按规范来,这是纪律;军训时连队要走得整齐,也得靠每个人守纪律。现在我明白,纪律不是限制,而是帮我把事情做好、让集体更有力量的基石。”202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班的李昂如是说道。这些朴素的文字,印证着思政课堂的育人实效。

  此次军训思政微课堂,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以来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实践体验为重要抓手,深耕思政育人领域、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体系中的关键一项。活动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课堂边界”,让“爱国”“担当”从课本上的铅字,变成了能触摸、能感受、能践行的行动指南——它藏在军歌的旋律里,在队列的步伐中,更在学子们坚定的眼神中。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实践赋能”的育人模式,不断探索思政教育与各类实践场景的深度融合路径,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师生协作中筑牢理想信念,在实践磨砺中扛起时代使命,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丽萍/文 党委宣传部/图

  • 学校微信

  • 学校微博

  • 学校抖音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金波北街培华路1号
联系电话:0951-5181666

邮编:75000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0/31 11: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