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当代青少年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与践行,充分发挥学校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育人职能,9月25日下午,基地科普团队成员张晓鵾老师走进银川实验第二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宣讲讲座,以绿能数智领域的科研视角为切入点,生动地为小学生播撒科学种子。
作为聚焦绿色能源与数字智能领域科普传播的专业平台,学校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在此次宣讲中,始终紧扣“科技为民、创新报国”的核心,将科学家精神与青少年可感知的科研场景深度融合。讲座伊始,张晓鵾老师以“‘星星之乡’宁夏”为情感锚点,巧妙结合语文诗词意境,同时引入基地科普资源中“国之重器与地方发展”的关联内容,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传奇一生缓缓铺展。从清华园里仰望星空、为练英文撕词典背诵的“学霸”,到徒步踏遍贵州300余座山头、为“天眼”寻觅最优选址的探索者;从带领团队攻克千余项技术难关、22年坚守铸就国之重器的科研领路人,到生命最后时刻仍牵挂项目进展的奉献者——张晓鵾老师还特别结合基地在绿能数智项目研发中“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实践经历,用一个个鲜活片段串联起科学家的赤诚与坚守,让在场同学不仅读懂南仁东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内核,更对科研工作者在绿能数智等前沿领域的执着追求有了直观认知。
为让抽象的科学家精神变得可感可知,宣讲团队依托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的互动教学经验,特别设计了贴合小学生认知的互动环节:通过“合作控制水壶高度在1毫米范围内”模拟绿能设备安装的精度要求,“协作立起纸片”还原数智项目研发中的团队协作场景,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南仁东团队在建造天眼FAST时,面对毫米级精度要求与复杂工程难题的艰辛,也间接感知绿能数智领域科研工作“精准、协作、坚持”的核心特质。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面对老师的提问,纷纷道出真挚心声:“遇到困难我绝不会放弃”“就算国外有更优渥的条件,我也会留在祖国”“哪怕研究目标遥不可及,我依然会坚持”“即便生命终结在完成目标的路上,我也觉得值得”。当老师告知南仁东先生正是将这四点信念融入一生,且这也是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所有科研与科普工作者的坚守时,同学们由衷发出赞叹,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考虑到场地限制,此次讲座在银川市实验二小同步开启全校直播,让未能到场的同学也能实时参与互动,最大化发挥科普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银川实验第二小学负责老师张超表示,整场讲座围绕绿能数智科普视角展开,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同学们不仅纪律井然、兴致高涨,更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对绿色能源、数字智能等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显著提升,特向学校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表达诚挚感谢。
学校绿能数智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张凤强调,基地未来将持续发挥在绿能数智领域的科普资源优势,推进此类校际科普交流活动,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结合绿色能源、数字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科研案例,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科普课程与活动,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注入更多绿能数智领域的专业力量,助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与科学思维的新时代青少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维红/文 王嘉豪/图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
学校抖音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