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近日,我校智能教育创新与文化传承应用研究科研团队的几位教师赴宁夏厚礼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的技艺传承与文创转化进行了深入考察与交流。
宁夏厚礼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宋锦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代表性企业,长期致力于将传统织锦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打造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审美性与商业功能性的文创产品。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重点考察了企业在非遗活动、产品创新及市场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入了解了宋锦的起源历史、织造流程、图案文化及应用场景。
宋锦兴于宋代,盛于明清,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明代时期,因其做工精细、风格典雅,被钦定为皇家贡品,亦被称为“御锦”,在全国三大名锦(宋锦、云锦、蜀锦)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丝绸艺术之瑰宝”。在图案设计和色彩运用方面,宋锦独具匠心。其纹样多以典雅含蓄的几何图案为主,如龟背纹、回纹、八达晕等,并融入牡丹、莲花等植物纹样及龙凤等祥瑞动物图案,蕴含吉祥寓意,彰显出传统审美的细腻与庄重。色彩上讲究沉稳雅致,常用青、蓝、紫、绿等柔和色调,强调含蓄内敛的东方美学。
随着时代发展,宋锦逐渐从古代礼仪与服饰系统走向现代生活,广泛应用于旗袍、中式礼服、丝巾、领带、家居装饰及各类文创产品之中,成为非遗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典范。宋锦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表达,在当代社会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宋锦文化,近日,科研团队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宋锦文化创意体验活动。团队成员们根据个人喜好,各自挑选了风格迥异、色彩丰富的宋锦布料图案,运用精美的宋锦织品,亲手将平凡的小葫芦变成精致的钥匙链装饰。以非遗宋锦为面,细腻纹理、典雅配色,传承宋代美学韵味,每寸织物都藏着历史温度;以编结技艺为骨,绳线交错间,是匠人的巧思与精湛手艺。二者融合,让传统非遗不再“高冷”,化作可随身相伴的时尚小物,挂于包上、饰于车中,为日常添一抹古韵与精致,把非遗之美轻轻融入生活。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温馨。团队成员们使用热熔胶枪将宋锦与葫芦表层进行固定,通过细致的手法确保布料平整贴合。为防止布料边缘散线或翘起,大家又使用打火机小心地对边缘进行了轻微烫合处理,使成品葫芦钥匙链更加精致耐用。这一创意体验,不仅使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宋锦织物的精美质感和丰富文化内涵,也激发了她们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情。小巧精致的葫芦钥匙链成品,体现了宋锦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彰显出国家级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时尚魅力和实用价值,让更多人关注并走近宋锦。
此次调研与体验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使我校智能教育创新与文化传承应用研究科研团队深入了解了宋锦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也为宋锦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同时,科研团队积极探索智能教育创新理论与企业实际运营的有机结合,以期完善相关研究体系,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通过深挖智能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潜力,本次活动为宁夏地区乃至更广范围的文化资源保护、传播与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持续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搭建高校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促进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加速智能教育与文化传承领域的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多方共赢。
艺术学院 马莉颖 文/图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
学校抖音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