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政课改革创新。7月30日,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郎玉屏、党委副书记克撒子、教师代表杜乐秀及学生代表一行莅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伏晓春主持座谈会,副院长黄炎、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参会,双方围绕思政课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话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路径。
座谈会伊始,郎玉屏书记与伏晓春院长分别就双方学院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内容涵盖发展历程、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建设成果等核心方面。伏晓春院长系统介绍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扎根宁夏大地、服务区域发展”为定位,在学科建设中聚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形成了“理论研究-实践转化-区域服务”的特色发展链条。郎玉屏书记则详细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民族地区思政教育、多民族文化融合育人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双方均表示,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定位的思政教育实践,为彼此提供了宝贵的互鉴样本。
交流环节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践教学创新成为讨论焦点。针对杜乐秀老师提出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融合”、“学生成果转化”等问题,副院长黄炎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宁夏红色资源开展“重走长征路・感悟新思想”实地研学;创新设计“模拟政协提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宁夏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区域现实问题,开展调研、撰写提案、模拟协商,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现实问题,更锻炼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搭建起了“思政+社会服务”平台,推动理论学习向社会价值转化。
在深化合作议题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更芳结合两校优势,提出建立“常态化协同发展机制”的倡议,希望双方未来可在师生互访研修、联合教研与课程开发、协同科研项目攻关等多个层面开展更深层次、更富实效的合作,以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伏晓春院长在总结中表示,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地区思政教育中的深厚积累,为我校探索“区域特色+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他提议,双方可率先在“访企拓岗”促就业、实践教学基地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例如联合组织学生参与川宁两地企业的思政教育实践项目,共同培养既懂理论又接地气的高素质思政人才。郎玉屏书记对此表示赞同,认为两校合作既能互补优势,更能为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此次校际交流既是思政教育经验的互鉴,更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区域特色与理论深度的融合,在与兄弟院校的协同发展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亚莉/文 宋辉/图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
学校抖音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