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我校师生来到中卫市中宁县黄羊古落,开展了一场以“守护宁夏古村落记忆 赋能文化振兴新发展”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化探访、非遗体验、劳动实践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在黄土地上书写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当“00后”遇上非遗,当大学课堂搬进古村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先民智慧的活态传承。”人文学院学生姜妍嫱感慨道。走过一个个满是斑驳的农耕器具和历史照片,仿佛看到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发展的脉络。在创作馆内,剪纸、刺绣等非遗作品引发师生热议。知青院子里,斑驳的标语墙与老式农具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奋斗场景;在岩画烽火台遗址,师生们抚摸千年岩刻,聆听长城守卫者的历史故事,用镜头定格文化记忆;88号公路观景台上,蜿蜒的公路与光伏板阵列交相辉映,师生们直观感受到绿色能源与交通建设对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
“钱鞭舞的节奏里藏着黄土地的魂,这是最鲜活的民俗教材。”在黄羊钱鞭非遗传承人家中,师生们手持缀满铜钱的钱鞭,在“啪啪”的清脆声响中学习传统舞步,教育学院学生陈伟边舞边说。
“自己做的面格外香,这碗面里不仅有麦香,更有非遗文化的温度。”在非遗蒿子面馆,师生们体验了从和面、擀皮到切条、煮面的全过程。
随后,师生们顶着烈日除草翻土,运用专业知识优化景区绿化布局;以井盖为画布,绘制“黄河文化”主题涂鸦;向黄羊古落旅游区赠送锦旗,并达成后续合作意向,为景区打造“非遗+旅游”“艺术+乡村”特色品牌提供智力支持。
宁夏日报客户端 张雪梅/文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
学校抖音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