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高校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4月25日,学校发展规划与科研处在A2-109、A7-107教室组织了“第二期科研能力提升训练营”,吸引了众多教师参与。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并计入继续教育专业课学时。
首场讲座由吴伟民教授主讲,主题为《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开展科学研究与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吴伟民教授从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方向,并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课题。此外,高效管理文献和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提升科研效率的关键。吴伟民教授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了如何科学设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确保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可行性。他从选题、结构、语言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高水平论文的特点,并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实用的写作建议。吴伟民教授的讲座内容详实、案例丰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深受参训教师好评。
汪建文教授作了题为《把理想融入风能及新能源教学科研事业中去》的讲座。汪建文教授以“理想是什么?”为开场,引发在场教师对个人理想与职业使命的思考。他指出,一个人有了理想和使命,才能有奋斗的目标;一个民族有了理想和使命,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汪建文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三个维度分享了如何将理想融入教学科研事业:站稳讲台、把握机会,围绕需求、坚持方向,扎根边疆、服务边疆。整场讲座充满了深意和感染力,汪建文教授以身作则的经历激励着在场的青年教师,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要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当日下午,张早校教授作了题为《碳捕集与碳中和的装备技术发展》的讲座。张早校教授从碳捕集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案例,并结合我国“双碳”目标的战略需求,分析了未来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碳捕集技术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手段之一。同时,张早校教授与参训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就青年教师如何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为老师们的科研之路指明方向。此次“第二期科研能力提升训练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案例分析;既有学术探讨,又有实践分享。参与培训的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还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未来,学校发展规划与科研处将继续以“科研能力提升训练营”为抓手,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多学习和交流平台,推动学校科研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助力教师在科研道路上不断突破、勇攀高峰。
发展规划与科研处 高欣 文/图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
学校抖音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