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志愿行动,AI助力乡村振兴。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探索AI技术赋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新路径,加快数字化服务由高校向外延伸,充分发挥大学生用专业做志愿,以科技传便捷的社会作用。4月22日上午,学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特邀西夏区五届政协委员、我校外聘教师马晓云老师,在二级学院团总支书记孔令辉及14名科普志愿者陪同下前往西夏区兴泾镇人民政府开展“我AI科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Deepseek政务工作应用培训会。活动吸引兴泾镇各机关单位、各村委会主要干部150余人参加,培训会由兴泾镇党委副书记何明主持。
此次活动聚焦兴泾镇干部的实际需求,致力于引入前沿科技理念和实用技术,提升乡镇办公智能化水平。培训围绕 DeepSeek 等智能软件安装注册展开,期望通过提升干部数字化素养,推动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双重飞跃。培训会上,马晓云老师结合自身下乡经历,生动展现了兴泾镇的发展变迁,为后续的技术赋能铺垫背景。随后,马晓云深入讲解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从基础概念、发展历程,到核心技术原理,使干部们对这一新兴领域有了初步认知;通过弱AI与强AI的分类对比,以及对算法模型、学习机制的剖析,进一步加深干部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架构的理解;在阐述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时,马晓云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让干部们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着眼于全球视野,马晓云分析了人工智能的竞争格局,明确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与机遇。同时,他也辩证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挑战和就业结构变革影响,引导干部们全面、理性地看待这一技术。最后,马晓云回归培训核心,基于干部学习三步法,深入剖析乡镇村传统工作痛点,以及AI赋能后的显著成效,并对比乡村振兴战略与AI技术融合的背景,让干部们清晰地认识到AI在乡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人工智能并非遥不可及的“黑科技”,而是乡镇管理和发展的得力“智能工具箱”,它是乡镇管理发展的有力助手,能帮助干部摆脱重复劳动,实现管理提效、干部增能、发展加速。马晓云期望兴泾镇干部充分利用AI新技术,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一屏观全村,一网管全域”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全新活力。
培训实操环节,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兴泾镇干部们进行了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针对DeepSeek等智能软件的安装流程,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每一个步骤,确保干部们能够熟练掌握。在注册环节,他们耐心解答干部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干部们顺利完成注册,为后续使用智能软件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深入细致的培训方式,不仅让干部们快速上手,更拉近了科技与基层工作者的距离。干部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培训,他们对AI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看到了AI为乡村振兴带来的广阔前景。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积极运用所学的AI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兴泾镇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AI科普活动,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培训,不仅让兴泾镇干部们掌握了实用的智能软件操作技能,也为他们带来了用科技破题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更点燃了他们运用AI技术推动乡镇发展的热情。未来,银川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团总支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全面组建更加专业化的“AI乡村志愿服务队”,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团队结构,确保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同时,主动与乡村学校、企业等部门积极对接,精准把握乡村实际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鼓励更多大学生承担起社会责任,助力乡村在科技的引领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孔令辉/文 马鸿磊 闫嘉怡/图
学校微信
学校微博
学校抖音
版权所有:银川科技学院 宁ICP备0900048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32号